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既替余以蕙纕兮,又申之以握檀拳。余以兴气为餐霞兮,悟以真一之朝矣。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我对壮阔的天地懊悔不已,却始终未觉察到人民的心声。我以喜怒作为饮食,从而认识到了时机的重要性。这里的“念”意味着思考、回忆,诗人在对天地的广阔感叹之余,内心也流露出一种凄凉之情。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光辉历史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,也展示了诗人对自己以及社会的苦闷和抱怨。
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以下是该诗的翻译和赏析:
登幽州台歌
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
既替余以蕙纕兮,又申之以握檀拳。
余以兴气为餐霞兮,悟以真一之朝矣。
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
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焉。
嗟尔君子之行个兮,靡所厌终而勿善矣!
霍八师云父兮,何森森而蒙尘?
志同道合情相信兮,辗转反侧可奈何?
既替余以蕙纕兮,又申之以握檀拳。
余以喜怒为餐霞兮,悟以时维之宜矣。
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
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焉。
嗟尔君子之行个兮,靡所厌终而勿善矣!
翻译:
登上幽州的高台
向前看,古人已消逝,向后看,未来何人可待。
思考天地的无垠之广,不禁心生感慨,沥出眼泪。
把心情愁怅藏于心中,又用双手紧握佩剑。
我以激昂的情绪充实自己,从而领悟了道理。
这也是我心之所向,即便面对九死一生也无悔。
我对壮阔的天地懊悔不已,却始终未觉察到人民的心声。
唉,你这位君子的行事,不可理解、不值称赞!
你霍八师为何求学不得,默默地埋没在尘世中?
志同道合,情投意合,为何转眼之间难以应对?
把心情愁怅藏于心中,又用双手紧握拳头。
我以喜怒作为饮食,从而认识到了时机的重要性。
这也是我心之所向,即便面对九死一生也无悔。
我对壮阔的天地懊悔不已,却始终未觉察到人民的心声。
唉,你这位君子的行事,不可理解、不值称赞!
赏析:
这首诗是陈子昂在唐玄宗时期创作的作品,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世事的感慨。诗中通过登上幽州台,远望前景,回望历史,表达了对古人与来者的思念和思考。诗人从心灵的角度出发,对天地的广阔与人生的悲喜进行了抒发,并以此启迪自己领悟道理。
诗的前两句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”以典故形式表达了对时间长河的思绪,抒发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思念之情。接着,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天地之悠悠的思考和心中的感慨: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”这里的“念”意味着思考、回忆,诗人在对天地的广阔感叹之余,内心也流露出一种凄凉之情。
在诗的后半部分,诗人用自己的经历与心境来反思人生的苦乐和时机的把握:“我以兴气为餐霞兮,悟以真一之朝矣。”诗人通过运用辞章艺术,表达了对境遇的认识和心境上的成长。接下来的几句,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追求的真理、善良、坚持不悔的决心。由此,不难看出诗人的积极向上和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诗的最后几句,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状和人民心声的思考:“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焉。嗟尔君子之行个兮,靡所厌终而勿善矣!”诗人对君子行为的质疑,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追求的反思,又暗示了对时代人物的不满和对理想境遇的追求。
总的来说,陈子昂的《登幽州台歌》秉承着古风的短小精悍,通过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,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理想的思索,展示了陈子昂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和人生态度。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光辉历史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,也展示了诗人对自己以及社会的苦闷和抱怨。它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首佳作。